無法甘願靜下心的練琴

 

因為手機、平板、電動、短影音............實在是太吸引人了...無法甘願靜下心的練琴無法甘願靜下心的練琴無法甘願靜下心的練琴

============================================

但別說孩子受到3c產品影響,我相信爸媽們,或連李老師我自己都因為滑手機變得毛毛躁躁的,

好像動不動就想Line一下,看一下那個綠色小框有沒有人找 無法甘願靜下心的練琴

fb刷一下限動,ig滑個美照,threads也留言一下,再加上yt 加上追劇,

還有這一兩年我覺得影響甚大的短影音,那種幾十秒就一個小段劇或小段,

一刷就是一兩小時起跳,然後一兩小時過後好像有看到什麼,卻又完全記不起什麼,然後時間就過去了...

時間過去了不要緊,

我發現這一輩的孩子注意力跟專注力都不夠集中,讀文章能力下降,生硬的文字無法引起共鳴,理解能力不佳,感受力跟創造力低落,

因為被所謂跳動式畫面吸引,簡單來說就是被"影像綁架",無法定性靜下心。無法甘願靜下心的練琴無法甘願靜下心的練琴無法甘願靜下心的練琴

=====================================================================================

每年都有鋼琴新生進班,這一兩年的教學觀察,新一代的孩子靈巧是真的,家長願意多樣式的栽培確實也很正確,

但我卻發現"快節奏"打亂了重練習的鋼琴學習,

(說真的這一點真的讓我很傷腦筋)無法甘願靜下心的練琴無法甘願靜下心的練琴

(無趣的重複練習竟然成了學鋼琴的原罪)無法甘願靜下心的練琴無法甘願靜下心的練琴無法甘願靜下心的練琴

"練琴"這件事情,我發自內心不覺得它是件令人感到愉悅的事,

請不要期待小孩每天會"興高采烈"的去練琴,無法甘願靜下心的練琴無法甘願靜下心的練琴

我常說,練琴不是只是"彈琴",=練習彈好鋼琴,而這個"好"卻又很虛幻,

因為所謂的好,也沒有正確答案,練琴人只能一直往"更好"的境界去完成,

當練琴中一直彈錯,會覺得很失落,

但當所謂的沒有錯音+拍子正確時,去上課又不斷地被老師指導,彷彿是一項沒有正確答案的要求....

===============================================================

但就是一項對"美"的極致要求,藝術的孩子總是擁有獨特的氣息,說不上的氣質與態度:

無法甘願靜下心的練琴學舞蹈的小孩站姿挺拔,均衡的體態與臉抬頭直視遠方的樣貌/

無法甘願靜下心的練琴學美術的孩子活潑,在色彩的運用大膽卻也有著它們的協調感,創意十足/

無法甘願靜下心的練琴學音樂的孩子高雅尊榮,懂得事物本質帶來最原生的感受,沉穩內斂而一生追求於最美的樣貌/

 

升學的國語數學英文我們雖說必須,運動陽光健康,懂些藝術的孩子卻可以在忙碌的生活裡找出生活的品味與修養,

所以說藝術不容易,需要長時間的累積與投資栽培,重點是它就個"氣息",無法量化的投資,

這就是氣場、氣質、將來站在台上擁有大將之風的展現喔~

=====================================================================

無法甘願靜下心的練琴無法甘願靜下心的練琴所以,給自己更自律的安排吧,先滑完手機或練完琴再滑呢如何~

把小孩帶回"規律"生活吧,自律兩個字或許太嚴謹嚴肅,

但練完琴再寫功課,(10分鐘也行!),其實就是讓孩子"習慣每天都要碰琴",而並非有空再練琴。

10分鐘練琴能做什麼呢?何不做個複習就好,我們能複習昨天練習的成果,或者是段落間分手練琴即可,

精神集中就還是能練點東西,精神不集中那就當"自律每天練琴的養成",這是人格特質的重點教養。

 

我從自身做起,所以我的孩子沒有手機、沒有電動switch、沒有ipad、需要用到電腦做作業也知道要先來問我,

更別說我那壞了幾個月的電視,反正剛好壞了,我也不打算換了,

(大人我沒看電視不要緊,小孩也就跟著不看了~)

所以我家沒發生過什麼跟爸媽吵著要3c產品的談判無法甘願靜下心的練琴

小孩在家我也儘量陪伴不在他面前划手機,

所以他自己也很喜歡主動找我聊天,或看我在忙自己看書去,

不敢說他多勤勞,但至少我能確定他做任何事情時都是專注的,這樣就很好。

 

#板橋李老師音樂教坊:0935-171-914

#板橋鋼琴老師

#LINE ID:rift_in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李老師音樂教坊 的頭像
    李老師音樂教坊

    李老師鋼琴音樂教坊

    李老師音樂教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