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師我音樂類型不挑食,
一首約莫4分鐘的流行音樂,但為什麼每每聽完,總還是覺得空虛感十足...
現代生活,流行音樂幾乎無所不在,在各個商場的背景音樂到耳機裡撥放的音樂旋律,
流行音樂不可避免的就是成為我們日常的一部分,
雖然它帶來了"方便"又"及時"的快樂,(快節奏又朗朗上口的洗腦重複旋律)
但從孩子成長的角度來看,我們還是需要稍微停下來,想一想這樣的音樂是否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有幫助?
1.音樂類型是否太過單一,難以啟發深度思考?
流行音樂往往使用簡單的旋律和固定的和絃進行(伴奏),確實很容易吸引人耶,但卻缺乏挑戰性,
孩子長期接觸這類音樂,可能會慢慢對更有深度的音樂失去興趣,
那感覺就是吃了太多快餐(麥當x.肯x雞.pizza..可樂薯條),高油香味十足的衝擊快樂後,
對營養豐富的正餐卻提不起胃口了。
2.歌詞內容可能影響價值觀?
很多流行音樂的歌詞主題是愛情、物質享受,甚至是暴力或負面情緒,
對於正在塑造價值觀的孩子來說,這些內容可能來偏差的引導,
導致他(她)們更注重於外在或物質的世界,而忽略內心成長。
3.過於商業化的傾向
不得不說,流行音樂是為了市場而生的,(一堆音樂結構樂理錯誤百出,聽得我直冒汗)
但它追求的就是短時間內的高撥放量跟商業效益,導致許多作品缺乏內涵與持久吸引力,
這樣的音樂文化對孩子來說其實是無法了解"音樂作為藝術的真正價值"。
4.快速淘汰,缺乏文化沉澱
流行音樂更新換代的速度超乎我想像,
(類似愉快時尚品牌,價格不貴款式新穎,質感重視缺乏,替換率超高)
一首歌可能流行擠個月後就消失了在大家的記憶中,
我真心憂慮,
孩子如果單只接觸這類音樂,會錯過那些能經得起音樂考驗,內涵豐富的音樂作品,
也難以從中獲得深刻的文化啟發。
5.情緒上過於刺激,影響心理穩定
流行音樂的節奏和情感表達向來非常直接激烈,
特別是依些快節奏或帶有情感狂飆的歌曲(在KTV勢必是特別好抒發情感與吶吼歌曲首選)^^
但對於敏感的孩子來說,這種音樂可能引起情緒波動尤其,
甚至讓他(她)們的心理感到焦躁與不安。
6.忽略其他音樂風格的價值
如果孩子長期沉迷於流行音樂,他們可能會錯過古典音樂、爵士音樂或民間音樂這些更具深度與多樣性的音樂形式,
(如同前提,炸機漢堡、食物誰不愛,重鹹重油的影響下,誰還要健康的清淡飲食?)
音樂的視野受限,就是會錯過許多寶過的音樂教育機會。
7.與品牌行銷綁定,影響消費觀
流行音樂經常與廣告行銷品牌行銷連結在一起,
對孩子來說,無形中會受到消費影響,明星穿搭代言效應,更會盲目跟從購買,
無法判定產品本身的實用性。
8.難以培養專注力
流行音樂的節奏設計和簡單旋律真得容易讓人上癮,而且是快速上癮!
『這樣的聆聽習慣嚴重影響專注力的培養』
相較之下,古典音樂或其他更需要深入欣賞的音樂類型,才是能幫助專注力跟耐心。
9.無法提供歷史和文化的累積
古典音樂背後有豐富的歷史與文化背景,而流行音樂多數只能短時停留數月,
帶來瞬間的歡愉過後,大概就是空虛感襲來,(這樣的感受居多)
10.與音樂學習的連結薄弱
如果孩子只聽流行音樂,他(她)們在學習音樂時會發現,這類型的音樂對技巧與樂理的要求較低,
其實時毫無挑戰,也難以提升他(她)們的音樂能力。
我還是要重申,李老師我其實什麼音樂都聽,(我的運動耳機裡,流行音樂也佔比了一半)
流行音樂的確有它魅力所在,(至少在我跑拉松到30K時,流行音樂的快節奏,總是能幫我打氣跟度過撞牆期的疲憊感)
但我們也絕對不能忽略其淺在的問題,
作為父母(包括我自己有個正值小六男孩),
可以在孩子的音樂成長過程中,提供更豐富的選擇,例如古典音樂、爵士音樂或其它更深具文化價值的音樂類型,
無論是聽音樂或彈奏音樂,都更是看重背後音樂價值的這塊,而非只能追下當下的快樂與發洩感喔~
#李老師音樂教坊:0935-171-914
#板橋
#鋼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