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喜歡的音樂家:貝多芬。我總是反覆跟學生這樣說著。
是因為特別有天份嗎?有吧,歷史上哪一個作曲家沒有天份的?
莫札特、蕭邦、孟德爾頌、海頓......舉例不完的音樂家都是天賦異稟,
但貝多芬偏偏就不像莫札特那種信手捻來的一筆能飛速作曲,
p.s莫札特果然是音樂神童!
反之在貝多芬的作曲手稿內充滿著大量被自己反覆塗改推敲的痕跡,
p.s永遠都在推翻自我的貝多芬...
甚至曾經直接把一整個樂章刪掉重新譜曲,只因為友人的一句:「似乎樂章有點太長了...」
大概是這樣的個性造就他樂曲中永遠有股"革命"性?
永遠要比前一刻的自己更好?
永遠覺得期待下一部作品能更完美?
永遠對前一刻的自己不夠滿意的貝多芬,音樂創作上卻是充滿著痛苦與不滿,
這樣的貝多芬帶來的就是後人難以超越的成就吧。
怎麼說呢?據說貝多芬從小有個高度酗酒的酒鬼老爸,
高壓式的栽培貝多芬也就是想讓他成為『莫札特第二』,就是栽培成一棵樹....一棵搖錢樹....
但這位極具叛逆因子的貝多芬先生,曾對他自己的學生說到:
「莫札特彈琴的技巧當然是很好,但是音色聽起來一顆一顆的,根本是一個不會彈圓滑奏的傢伙!」
p.s李老師我聽到這句話當時真的笑噴,形容得如此貼切跟到位啊~~~~
(但這一顆顆不圓滑的音色有夠難模仿的耶)
貝多芬在20歲時又遇到了當時已經很有名的音樂家:海頓
但這位囂張叛逆的貝多芬,也是評論:「海頓老師的音樂有夠無聊,老古板的音樂且根本學不到東西」
處得極度不好的師徒一個守舊派,一個力求創新拼命的加入浪漫元素,
這也形成了【浪漫樂派】的開端開始。
p.s這也就是李老師為什麼最喜歡的音樂就是貝多芬了~~~
"古典規矩中帶點不規矩,浪漫的音樂線條在安份的古典裡發酵著。"
(其實這跟貝多芬11歲就輟學有關聯,外界評論著因為如此,
所以貝多芬音樂總是隱藏特別多的叛逆因子跟不規矩的作曲方式吧)
貝多芬的叛逆音樂誕生,給古典音樂承先啟後之感,
要知道當代前的著名作曲家例如,巴哈、海頓、莫札特...的音樂總是給教堂跟宮廷演奏的,
貝多芬的不循規蹈矩開始在音樂裡隱藏他個人的大量情緒,
大量的旋律線條開始加入+打擊樂器八度與銅管樂器加厚聲響,都在告訴世人他要來擾亂這無聊的呆板的音樂圈啦~
貝多芬著名的音樂太多了:
◆第三號【英雄】寫的是讚揚高頌拿破崙的事蹟
◆第五號【命運】第五號/第六號明明是相異性之大的曲目,竟然是貝多芬同時譜曲的。
◆第六號【田園】小清新
◆第九號【合唱】給予"凡是任何作曲家的第九號交響曲"都是非常浩大磅礡浩大音樂
★★★給愛麗絲/月光
其實大家耳熟能響的月光根本本來也不叫月光啦....曲子描寫的也不是月光到影之類的,
貝多芬很多曲子都是在寫他自己的愛情感情故事,
據說月光是後來一位美術評論家樂評之類的,覺得這曲子聽起來像極了月光下的模樣,後來就被廣傳為月光奏鳴曲了...
★★★就連追垃圾車的音樂:"給愛麗絲",其實也是翻譯錯誤.....以前好像不是給愛麗絲喔,給的是別人喔 ,噗
畢竟貝多芬也是為天秤座射手座的愛情追尋份子,據說他最長的戀情就是7個月,他個人也覺得7個月算很久
不過後半段貝多芬憂鬱症、耳朵染疾、肝硬化,這樣結束了一生...
p.s有戲劇性一說:
『貝多芬先生曾自己說:我想我得準備上去了』
『當時空中雷鳴閃電,貝多芬先生突然睜開雙眼,向天空伸出右拳,就這樣過了幾秒鐘,
雙眼凝視天空並且嚴肅,面怒憤氣,突然轉身一敦跌回,閉上雙眼倒下,
就再也沒有說話,停止了呼吸,心臟再也沒了跳動』
頑童貝多芬的一生如此不屈就於任何人甚至自己,留給世人最無法超越的經典音樂世代的轉化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