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受矚目的偉大音樂家之一,朗朗~為中國音樂家,
這個名字響亮好記,加上他演奏的獨特特色,應該廣為人知~
因為前兩篇都在介紹蕭邦鋼琴大賽,最近朗朗來台演出不斷在各大媒體出現,
李老師我突然想到,ㄟ~~~~~~那,朗朗有在蕭邦鋼琴大賽中得獎過嗎?
細查一下果真沒有,歷屆以來除了第14屆的李雲迪、第18屆的劉曉禹,就沒有中國人得獎了。
Q:奇怪那朗朗呢?
A:當然沒有得過獎,因為他壓根沒參加過蕭邦鋼琴大賽!
==============================================================
【題外話一下】
如果你(妳)稍微有在涉略古典音樂,一定約莫都聽過朗朗這一號人物,
不須真正聽懂古典音樂,但都能被他"浮誇"的音樂面容表情有所印象
p.s我暫時找不到比浮誇二字形容更貼切的用字,沒有對朗朗不敬的意思。
朗朗或許在處理音樂上,並不是我屬意的那派風格,可能跟我自己留德音樂個性也特別有相關,
美式派別的音樂表達對我而言可能都太有傾略性,但美式的浪漫樂派確實大贏德式風格,(個人淺見)
至於朗朗是哪一派?"他"就是朗朗派!
唯一朗朗派!而且沒有唯二喔!
p.s李老師我又要來用淺白白話文表示^^
就跟我們的武打明星成龍,成龍的電影總是打得總是華麗詼諧,莞爾一笑的功夫武打片,還至今找不出第二,若有第二,也會被說有成龍的影子吧,
還有我們最愛的星爺周星馳,語速飛快的台詞,句句經典,句句重點~
一樣,朗朗留下來的就是,句句音樂性最好最滿的揮灑!
但就因朗朗獨特而過之而不及的鋼琴詮釋,爭議滿滿不斷:
1.演奏風格過度戲劇化和表現化:
如同我上述,朗朗自成一派、富有戲劇化之稱,他常在演奏音樂中加入大量的情緒表現,
雖說能使其音樂更充分展現出個人特色,吸引大眾目光,
但也引來古典音樂評論家認為他過度強調情感表現,可能會掩蓋音樂本身的純粹性和內涵。
2.過度的商業化行象:
朗朗自年輕時便迅速竄起唯國際鋼琴界的明星,不僅活躍於音樂會和錄音室,還經常參加各種商業活動和媒體曝光,
因此,有人會批評他將音樂事業過度商業化,將鋼琴演奏轉化成一種娛樂產品,只注重於個人品牌的打趙,並非單純的藝術創作。
3.技巧至上的批評:
朗朗的鋼琴技巧無疑的極其精湛,但有些人認為他有時過於重視技巧上的展現,
而忽略了音樂的深度與細膩度,當然,這樣的批評來自於一些偏向傳統派的音樂家專家和學者,
它們認為音樂表演不僅僅只是技巧的競賽,更應該是對作曲家思想真實詮釋才對。
4.過於注重明星效應:
朗朗年輕時音樂事業早已發展蓬勃盛全球知名的鋼琴家,
有些人認為這種明星效用造就他成為古典音樂界的"明星",而非專注於音樂本身的"藝術家",
這種情狀引發了他對專業性及音樂誠信的質疑,
看氣來更像一個娛樂明星,這可能導致他被視為"過於流行"的人物,甚至會對他的音樂作品藝術價值產生影響。
5.與其他音樂家風格的比較:
朗朗的演奏風格常被提及與其他名鋼琴家進行比較,特別像是霍洛維茲(Horowitz)、阿什肯納吉(Ashkenazy)這樣的傳統鋼琴大師相比,
p.s霍洛維茲雖說傳統嗎,但他對蕭邦的狂烈八度炸音也是極具爭議喔。
這些比較常常引發對朗朗的表現風格的爭議,特別在藝術的運用和情感的表達方面。
評論通常指出,朗朗的風格比較偏向外像與戲劇化,並沒有像其他音樂家那樣傳遞出更多層次和細膩的內涵。
===========================================================================
有一說法是,朗朗太年輕就已經是家喻戶曉的竄紅,
第二說法是,朗朗的老師不是走比賽派方格,
第三說法是,朗朗名聲已經夠響亮,比賽畢竟不是絕對能得獎,(而且幾乎能百分百肯定蕭邦鋼琴大賽非常不適合朗朗去比)
(蕭賽講求還原蕭邦一派彈奏)
(朗朗還是太過於自成一派了)
近日朗朗來台,這是我第二次買票進場聽他演奏,(我還是得承認朗朗不是我的最愛音樂家),
但,!!!! 我有被驚艷到 !!!
當個世界巡迴音樂家不容易,享有名聲還能維持繼續開音樂會的衝勁跟能力更不容易,
頂著名聲在台上的演奏更不能出錯,聽眾與樂評的吹毛求疵更是嚴厲,
現在的朗朗確實更講求在音樂上的表現,而不再只有過多的姿體表現,
還有,更令人激賞的"完程度",
無論你(妳)今天喜不喜歡朗朗的獨特音樂性,都得佩服他在台上的演出,
在音樂的實際表現的確完程度非常高,並非每個音樂家都能做到如此穩定!
#李老師音樂教坊:0935-171-914
#板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