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節拍器卻是鋼琴練習中的『殘酷導師』與『可靠戰友』
我最親愛的鋼琴學生、家長朋友們,今天我就要來聊聊一個可能又愛又恨的東西→→→節拍器!
==========================================================
李老師我先來小小科普一下,
節拍器是什麼?誰發明的?
節拍器的歷史可以追朔到19世紀,發明它的是約翰.梅爾策(Johann Nepomuk Maelzel),
這位來自德國的發明家在1815年改進了節拍器的設計並取得專利,
從此,「喀噠喀噠」的聲音就開始在全球的音樂教室裡響起...
貝多芬也是第一個在樂譜上標註BPM(每分鐘拍數)的作曲家,
學生孩子們!這意味著連為大的貝多芬都需要節拍器控制自己的創作!
如果連音樂天才都要用它,那我們凡人怎麼可以不用呢?
(別發呆了,還不快點去幫你手邊的那台沒電的節拍器換換電池先!)
(當然手機下載app也行,只不過不要趁機會打遊戲就好^^)
(傳統節拍器當然也行,只是從小累積也被我轉壞掉地上壞了3台去了)
=================================================
【節拍器的基本使用方式】
節拍器的原理很簡單:設定好速度,它就會規律的發出"滴答"聲,幫助你保持穩定的節奏,
但問題是→大部分的人都不喜歡用它,因為它會無情的揭穿你的節奏真是糟糕透了^^
沒事沒事,李老師我來手把手教你(妳)學習如何正確使用節拍器幫助我們練琴吧~
1.先設定正確的BPM(速度)
BPM代表"每分鐘的拍數",數字越大,節奏也就越快(曲子聽起來也就越快),
請先"慢練開始",如果慢速都能跟上,建議可以以+5/+8的往上調整,卡住了沒跟上就別再往上調了。
溫馨叮嚀:
新曲子一到手別馬上急著開節拍器,因為根本都還不會彈,此時開節拍器太早囉,
至少都要能"哩哩辣辣"的彈會些再開喔。
2.學會「聽」節拍器,而不是「追」它。
例如,如果目前"哩哩辣辣"的彈奏約莫60,請就直接對準60的節拍器練習就好,
接著可以先閉上眼睛,只聽節拍器的聲音,倒別著急著下手彈,
先用手或腳輕輕打拍子,確保目前的速度已經烙印在心理了,
慢慢跟上,也可以點頭「滴、答、滴、答」來對齊節拍器,不要急喔!
記住:「節拍器不是你(妳)的對手,別想超越它,想像成舞伴如何~我們得一起跟它共舞合作。」
我們的最終目的都是要求"精準無誤",一定要記住這點精準無誤!
3‧精準無誤後,逐漸加快速度。
「慢速練習很折騰人」,艱辛又耗體力的一步迫使一堆人沒耐性後放棄,想直接用快速練習,
這不扎實的方法讓節奏又更不穩定了..
『堅持住啊孩子們!』這一小步確實不容易,但掌握住後,必定能感受這緊密的扎實把音樂底子確實鞏固的非常好耶~
先能精準的對上目前的速度,記得要"精準"+"無誤"的對準節拍起演奏,才能再+5/+8的往上調快,
P.S+5/+8只是比喻,+5太快+3也行,+8太慢+12也無訪,
直到曲子被要求的速度為止。
李老師小撇步:
我想起小時候的自己,每次去老師家上課,都會懷疑老師家的節拍器是不是不準確,或是特別快?
其實一定不是的,原因來自於上鋼琴課實在有夠緊張,老師在一旁的壓迫+怕彈錯,
所以後來如果老師要求的速度是100,我通常在家都會練再超過一點,抓個106,
我發現這招很有效,當下的速度100,我馬上輕輕鬆鬆能對付得了~
4.試試「離開節拍器兩天吧」
這純屬我經驗大分享:
我從小就喜歡實驗多樣性的練琴方式,因為我得說服我自己"這練習沒用"或"這練習方式超神",我才會發自內心的刻苦實行。
當一切拍子穩定後,我得實驗關掉節拍起兩天看看,我就想知道我內心是否真的記住這拍子的強度了,
(上台演奏的開始是不可能開著節拍器的)
(難不成我就得一直依賴節拍器嗎)
這方法扎扎實實的能測出我到底速度是否穩定,
不穩定怎麼辦呢.....
(不要問很可怕)......
.
..
...
....
.....
哈,那就請再多用節拍器並且重練^^
======================================================
節拍器不是機械怪獸,而是我們的音樂夥伴~
無論是鋼琴獨奏/雙鋼琴/協奏曲伴奏/室內樂合奏/交響樂樂團(指揮),
今天無論是貝多芬,還是我自己是一名鋼琴老師,甚至擴大至我們一群音樂老師們協奏,都還是需要節拍起來幫助大家把拍子合而為一,
大概很多人覺得節拍器是「無情的傢伙」,但其實它是幫助你音樂成長的最佳節奏導師!
當你能夠駕馭節拍器,而不是被它折磨,那就恭喜你曲子練好囉,功力又跨越了一大步囉~
我苦口婆心篇部落格文章就是來喚起每位學生(即使不是我親自教的學生),快去打開節拍器練琴啦~
記住!它不是敵人啦,而是日我們變得強大的秘密武器!